季羡林的恩师什么文凭也没有,却是司马光后的千年史家,三百年来仅此一人...
本期编辑:董倩
国学大师季羡林多次以崇敬的心情提到恩师陈寅恪,先后写了《回忆陈寅恪先生》、《纪念陈寅恪先生》等文章,表示对陈寅恪的敬仰和怀念。然而,季羡林念念不忘的学界大师陈寅恪却什么文凭也没有。
陈寅恪故里江西省修水县义宁镇桃里乡竹村“陈家大屋”。1989年,该屋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,并立石碑一方,上书“陈宝箴、陈三立故居”。
1896年,陈寅恪和兄弟姐妹们摄于长沙湖南巡抚衙门后花园“又一村”。左起:陈康晦(4岁)、陈隆恪(9岁)、陈新午(3岁)、陈方恪(6岁)、陈寅恪(7岁)。
1897年初春,陈寅恪和兄弟们合影。左起:陈隆恪、陈覃恪、陈衡恪、陈寅恪、陈方恪。
1899年,陈寅恪祖父陈宝箴在南昌。此时陈宝箴已从湖南巡抚卸任回江西。
1899年,陈寅恪祖父陈宝箴与孙辈们在南昌。中坐者为陈宝箴,前立者为陈封可,左起:陈方恪、陈寅恪、陈覃恪、陈衡恪、陈隆恪。
1916年农历九月二十一日,陈寅恪父亲陈三立(字伯严,号散原)64岁寿辰和家人们在南京俞宅竹园合影。前排左起:陈三立夫人俞明诗、陈三立;后排左起:陈方恪、陈新午、黄国巽(衡恪妻)、陈封怀、陈衡恪、陈封可、陈隆恪、陈登恪、陈寅恪、陈安醴、龙姑娘(方恪姨太)。
1922年11月9日,陈三立70大寿,当时陈寅恪正在欧洲留学。前排左起:陈封雄、陈封邦;二排左起:陈三立夫人、陈封举、陈封政(封举后立者)、陈三立;三排左起:喻徽(隆恪妻)、陈封可、陈康晦、陈隆恪、陈新午、黄夫人(覃恪妻)、陈封修、黄国巽(衡恪妻)、陈安醴、陈方恪、陈封怀、陈敬一(覃恪女)。
1932年秋,陈三立在庐山牯岭。
1904年留学日本时合影。左起:陈隆恪、陈寅恪、陈衡恪。
1910年,留学期间的陈寅恪摄于德国柏林。
1921年,风华正茂的陈寅恪在德国留影。
上世纪20年代在清华国学院任教时的陈寅恪
1925年后国学院:国学院上课所在的清华学堂。
留学巴黎时的吴宓
1931年陈寅恪手稿:陈寅恪《借书附记》手迹中记载了赵元任等所借之书目。
1934年,季羡林先生在清华大学毕业时留影。
抗战中流亡西南的陈寅恪(中)
1939年,陈寅恪与家人在香港。
1941年,陈寅恪与家人在香港九龙。
《陈寅恪诗集》
上世纪40年代后期的陈寅恪
1940年3月23日,在重庆召开的“国立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评议会第五次年会”上与会人员合影。陈寅恪(二排左二)赴会,最主要目的是选院长时投胡适一票。
1946年秋,陈寅恪英伦治眼疾无效回国,候船北上,与家人团聚合影。中坐者:曾广珊(俞明颐夫人,曾国藩女孙);前排左起:毛毛(方恪养女)、陈美延、俞方济、俞小济;后排左起:陈方恪、陈登恪、方恪妻、唐筼(寅恪妻)、陈寅恪、陈新午、陈康晦、陈隆恪、某女、俞扬和。
1947年陈寅恪与王力教授在岭南大学(后合并到中山大学)陈家门前合影。
1951年夏,陈寅恪全家合影于广州。后排左起:次女陈小彭、长女陈流求、幼女陈美延。
1957年,陈寅恪与助手黄萱在工作。
1959年陈寅恪在中山大学东南区一号楼上寓所的北阳台。
陈寅恪与夫人唐筼
1964年,竺可桢(左一)看望老友陈寅恪(左二)时合影。
1965年,垂垂老矣的陈寅恪于中山大学寓所,时骨折已三年。
欢迎大家加入“历史研讨微信群”,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。有意进群者请添加编辑为好友,打开您的“朋友圈”,并回复“史海钩沉”,再受邀入群。
(请各位一定加编辑好友,才能加入群聊,在公众平台回复是加不进群的)
长按下方图片
识别二维码 关注【史海钩沉】
你|价
的|值
分|连
享|城